搖滾宇宙的永恆座標:Peter Saville

Peter Saville成長於英格蘭北部工業大城曼徹斯特,1978年在Patti Smith演唱會遇上Tony Wilson,一同創立了名流青史的音樂廠牌Factory,並且擔任品牌藝術指導。在設計美學上,將20世紀早期德國設計師Jan Tschichold所提倡的簡約、冷靜的「新字體」(Die neue Typographie)精神導入,與70年代龐克狂爆粗糙的風格相異其趣,映照出即將到來的後龐克時代。從1979年Joy Division震古鑠今的專輯《Unkwon Pleasures》,到80年代後New Order、OMD等樂團的封面設計,Peter Saville在這段創作黃金期大膽挪用現成圖像語彙,和之前的Andy Warhol一樣,成就他們的不是高深功力或技術,而是對時代無可比擬的嗅覺和觀察力。
然而與Warhol不同的是,大部分的時候Peter Saville似乎和錢非常沒有緣份。或許是被早期無拘無束的設計空間寵壞,或者是被自己拖稿到惡名昭彰的完美主義牽累,Peter Saville整個90年代過著游牧般居無定所的生活,少有地方可以讓他停留超過兩年,擱淺於藝術和設計間的灰色地帶,對整個商業體系和設計本身徹底幻滅。一直要到90年代後期,Suede、Pulp這些受到他早期作品感召的當紅樂團找他合作,並且迎向了電腦影像軟體帶來的新刺激後,他才終於有了復甦跡象。





亨利方丹–拉圖爾(Henri Fantin-Latour)的畫作成為新秩序樂隊(New Order)的《權力、腐敗與謊言》(Power, Corruption and Lies)專輯封面
方丹-拉圖爾的《籃子裡的玫瑰》(A Basket of Roses)是倫敦國家美術館的永久藏品之一。這支後朋克樂隊的藝術總監彼得·薩維爾(Peter Saville)最初想找一張文藝復興時期的黑暗王子的肖像,將其與樂隊專輯的政府強權主題建立起關聯,但是他最終沒能找到喜歡的作品。在參觀美術館的時候,薩維爾看見了一張這幅油畫的明信片.他的女朋友開玩笑說他應該用它來做唱片封面,後來他意識到這確實是個好主意。
原文網址:https://read01.com/58eNG.html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留言

熱門文章